纯电汽车召回频发,问题集中指向动力电池
召回原因是范围内部分车辆因动力电池模组电芯可能存在内短路,当动力电池处于高能量状态时可能出现电池模组过热,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当新能源市场开始迎来井喷时,高压电池似乎成为了马路上的又一大“安全隐患”。
目前在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几乎都使用高压电池(300V以上),而家用的200V充电是属于低压范围;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压平台所在的300V以上的高压,即B级电压,这就在设计动力电池电路时需要同时满足防止上电瞬间电冲击、绝缘电阻监测、高压回路互锁监测、短路及过流保护等功能要求。
在查询网端的资料显示,“目前不少新能源车型在初使设计时会借用传统燃油汽车底盘,致使动力电池受到整车尺寸及安装位置的影响,在车上可用空间很有限,导致动力电池包内无法放下各类接触器及熔断器。”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类似于捷豹和宝马过于依赖过去燃油车的设计,成为了导致电池安全故障的“元凶”,但在一定程度上无疑也造成了某种安全隐患。
早前特斯拉就因OTA升级缺陷被召回,虽然并不涉及电池问题,但无论是电动汽车的结构问题还是技术、智能化等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电池安全问题,至今是多数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车型时最为关注的选项。
如今在抖音上随便输入“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等关键词就会弹跳出去全国各地有关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的视频,网友们还无奈的抱怨到,“天气越来越热,电动汽车又到了自燃的高危时节……”
在去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久曾对媒体表示,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要高于燃油车且有数据支持。
“在2021年度,接近800万辆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计算,着火概率约为0.03%+,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为0.01%-0.02%。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易自燃,且自燃概率是油车的2.53倍。”
而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接报新能源汽车火灾640起,同比上升32%,即平均每天发生7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特别是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增加,因电池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大幅增加。
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电动化转型提速的背景下,电动汽车主流企业的产品上市节奏越来越快,倒逼车企压缩产品开发周期,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问题。但是,如果不重视车辆安全性问题,一旦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赔付额巨大。
新能源起火事件对品牌损伤严重,也开始倒逼车企重视电池安全问题。
前不久吉利推出了神盾电池系统,意在通过各类保护力到达电池安全。不仅是吉利,还有埃安、比亚迪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途径告诉消费者,“我们的电池包很安全,不会轻易发生燃烧”。
车企们的谨慎也由于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已占据整车成本的40%-60%,并且仍在持续增加,因此大规模召回维修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成本。
“电池的成本高,属于昂贵的零部件,对于有问题的电池,一般是换掉,没法修修补补,所以,因电池问题召回新能源汽车的代价很大。”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
例如此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高压电池组存在着火风险,扩大召回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的范围,公司因此损失10亿美元;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因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召回EX360和EU400纯电动汽车共计31963辆。供应商孚能科技承担3000—5000万元的召回费用。
不过目前车企对锂电池性能还谈不上完全掌握,所以不能100%提前预判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且,电动汽车也不是完全成熟的产品,尽管厂家都会力争事前完善安全设计与测试,但的确无法做到100%不出问题。
作为新能源赛道的“心脏”,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电池装机规模增势显著,未来还将持续爆发式增长。。